第275章

戚柒将方才所见抛之脑后,笑着不语,只往前走。

却见范云燕坐在一石桌处,眼盯着桌面上好些纸张。

荣乐郡主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,连忙跑了过去一瞧。

戚柒也走了过去,才发现那些纸上竟皆是诗。

“这些是从何处得来的?”荣乐郡主询问。

范云燕这才发现二人回来了,下意识看了一眼荣乐郡主,连忙回答道:“回禀郡主,这些诗皆是今日诗会上的公子所作。”

荣乐郡主翻腾着那纸张:“可有好的诗句?”

戚柒也看向了范云燕。

范云燕当即就将手中攥着的纸摊开,递到了戚柒和荣乐郡主面前。

“就是这首,我观后极为震惊,只觉得这诗当是才情绝佳之人所作!”

戚柒看去,只读了第一句,就皱紧了眉头。

寥寥四句。

她只需读一句,就知道了后面的三句。

她见过这首诗。

且亲眼见过那人作这诗。

不是旁人,正是赵横。

“作此诗的是哪位公子?”戚柒皱着眉开口。

范云燕笑着道:“我方才问了,那大人的名讳为魏建同,乃是三年前的进士,在通县任县令,因将通县建设得不错,便被提拔到了京都,如今在礼部任职。”

听到“魏”这个字后,戚柒眼底一沉。

魏建同,此名讳她未曾听过,却听过魏俭书。

乃是同赵横一同去京都科举读书人。

当初这魏建同的确科举中榜了,他衣锦还乡,与他同去的赵横却没回来,她怀着小石头去寻他,想着他同赵横同行,定是知晓赵横去了何处,发生了什么?为何没有归家来?

可她连见都没能见他一面。

皆被他家中之人驱赶。

次数多了,这魏家人也被弄得不耐烦,便只说了句赵横走水路的时候遭遇了劫匪,掉入了深河里死了。

她自然不信,可却也不敢当真孤身一人在魏家庭前大闹。

只能消停回家养胎,等赵横回来。

而今这魏建同……

并非被唤魏俭书。

二人是否有关联,她并不知。

可这诗,却绝不是魏建同所作。

这分明是赵横三年前作的诗。

这世上相似的东西有许多,可诗,一字不落的相似,她是绝对不信的。

“这魏建同人在何处?生得又是何模样,家中底细你可知?”戚柒看向范云燕询问。

范云燕还未开口,这边的范夫人却是上前道:“云燕在后庭,未曾能见,方才这魏建同是在作诗上拔得了头筹,我便命人去查看了一番,才知这魏建同魏大人如今府上无妻无妾,且模样尚可,不过年岁却大了些,出身贫寒,至于品性到底怎样,却不知晓。”

戚柒点了点头,心中却似缠绕了乱千丝般,魏建同和魏俭书名字对不上,且那魏俭书原是有妻的……